“29.9元充值100元话费”算不算虚假广告?
来源:工人日报
“29.9元充值100元话费,元充49.9元充值200元话费”——据2月13日《中国消费者报》报道,值元不少人在使用视频APP、话费游戏小程序时,算不算虚都看到过类似的假广话费充值弹窗广告。如此诱人的元充广告其实藏着不少猫腻,比如诱导用户下载其他APP,值元而充值实为购买充值满减券。话费如支付49.9元充200元话费,算不算虚实际上是假广购买了40张5元话费优惠券,充值满100元才能减5元,元充充值4000元话费才能享受这200元优惠。值元因涉及金额大多不超过百元,话费且很难联系到商家,算不算虚不少人只能自认倒霉。假广
根据我国广告法的规定,广告以虚假或者引人误解的内容欺骗、误导消费者的,构成虚假广告。商品的性能、功能、用途、规格、成分、价格等信息,以及与商品有关的允诺等信息与实际情况不符,对购买行为有实质性影响的,属于虚假广告。
上述广告以低价充值噱头来引流,人们看到的是100元话费,实际上是100元话费优惠券,并且这100元优惠券要分几十次使用,全部使用完要再充值数千元——不得不说,商家此举既给消费者“挖了坑”又让消费者有苦说不出,毕竟优惠券加起来确实有100元。让人担忧的是,这种广告如今依然堂而皇之地、频繁地出现在一些APP或小程序里。
我国广告法明确规定,广告经营者、广告发布者明知或者应知广告虚假仍设计、制作、代理、发布的,没收广告费用,视情节处广告费用多倍罚款,并可以暂停广告发布业务、吊销营业执照、吊销广告发布登记证件。问题的关键在于,在类似广告中,商家的表述更多的是打了擦边球,并不完全符合虚假广告的条件和标准。
对年轻人来说,这种广告即便是点开了,在了解详情、知道商家的套路之后,大概率也不会去消费或者下载新的APP,但对老年人来说,这种广告的诱惑性和“杀伤力”可能不小,也容易引发一些误操作,进而被扣除一些费用。
值得商榷的是,商家是否一定要用这种类似给消费者“挖坑设套”的方式去营销和引流?有关平台是否要充当这种行为的助推者?对这种广告,有关方面应该尽快给出一个明确的说法。
史洪举
(责任编辑:焦点)
- 北京海淀区公布新增风险点位,涉及书店、药房、超市等
- 载有122人西藏航空航班起火 亲历者称起飞时突然向右倾斜、伴有严重异响
- 果麦董事长路金波:投韩寒电影不是主业,靠劝人读书赚钱特正确
- 消息又泄露了?股价先行涨停:格力电器拟受让盾安环境9.71%股份
- 中通快递:三季度调整后净利润18.7亿元,同比增长63.1%
- 明十三陵景区将于5月13日至15日暂时闭园
- 广西乐里河变红系染料流入导致,肇事嫌疑人已被调查
- 北京世界公园5月13日起闭园管理,已购票游客可退款
- 宁德时代新设储能发展子公司 注册资本1.2亿元
- 成本上升,净利润下滑15%,豪江智能IPO再次中止
- 欧足联主席:“制裁”俄罗斯让足球成为输家,但体育中立已站不住脚
- IEA月报:下调2022年全球原油需求预期 俄罗斯今年的石油收入仍增长了50%
- 艾格将重返迪士尼担任CEO,将为公司重新制定战略方向
- 亚信科技携手烽火通信、武汉大学等组建湖北省数网产业创新联合体