会员登录 - 用户注册 - 设为首页 - 加入收藏 - 网站地图 假借投资养老公寓非法集资1.29亿余元 内蒙古6人被判刑!

假借投资养老公寓非法集资1.29亿余元 内蒙古6人被判刑

时间:2025-07-08 04:19:15 来源:澹泊寡欲网 作者:热点 阅读:578次

原标题 假借投资养老公寓非法集资1.29亿余元 内蒙古6人被判刑

新华社呼和浩特5月24日电(记者连振)记者从内蒙古自治区包头市青山区人民法院获悉,假借集资该院日前对一起集资诈骗案进行宣判,投资被告人于某甲以投资养老公寓为名,养老亿余元内累计骗取2723名集资参与人共计1.29亿余元。公寓于某甲被判处有期徒刑14年,非法其余5名被告人被判处7年至3年2个月不等有期徒刑。蒙古

法院审理查明,人被被告人于某甲在2013年成立某农贸合作社,判刑在取得土地承包手续后,假借集资于某甲决定在该土地上建设蔬菜大棚及养老公寓。投资在建设中由于资金缺乏,养老亿余元内2013年9月,公寓于某甲以该合作社名义,非法面向社会非法吸收公众存款。蒙古合作社雇佣于某乙、人被张某等6人,形成宣传团队,到公园、菜市场等老年人聚集地采用口头宣传、发传单、组织实地参观等方式对外预订养老公寓床位,宣称投资本金可用于公寓床位使用费予以抵扣,也可以在投资期限届满后予以返还,并按投资本金的12%-16%给予返利。2016年6月,于某甲又成立内蒙古某健康养老有限责任公司,并以该公司的名义对外继续进行融资。2013年至2016年期间,于某甲未按照相关政策规定向所在地方政府申请养老公寓项目立项,也未办理登记注册手续,不明真相的老年人与其签订了大量的合同及服务协议。

法官介绍,被告人于某甲等人骗取钱财后并未建设养老公寓,只是用后期集资参与人投入的资金归还前期集资本息,后期资金链断裂,导致众多老年人损失财产。

最终,法院以非法吸收公众存款罪、合同诈骗罪,数罪并罚,判处于某甲有期徒刑14年,并处罚金50万元;被告人于某乙、丁某某、张某、王某、马某犯非法吸收公众存款罪,判处7年至3年2个月不等有期徒刑,并处罚金。(完)

(责任编辑:综合)

相关内容
  • 迪士尼版宫斗,好看吗?
  • 6天4涨停 豆神教育称直播业务存不确定性
  • 教育部:优先发展义务教育 财政性义务教育经费占比始终保持在50%以上
  • 3万股东无眠!*ST海医退市,股价跌去九成,公司和董事长收警示函
  • 科创债规模已超600亿元 为经济高质量发展培育新动力
  • 上海首部绿色金融法规出炉,加快打造国际绿色金融枢纽
  • 效仿iPhone?L9叫板库里南 李想“疑似营销”言论上热搜
  • 香港金管局再承接52.2亿港元沽盘 已累计买入超700亿港元
推荐内容
  • 韩正出席2022年太原能源低碳发展论坛开幕式并发表主旨演讲
  • 让你安全“撸串儿”!河南下发重要通知
  • 对外地货车司乘人员强制做核酸检测、一律劝返?经济日报:如此“一刀切”要不得
  • 发改委:已查实一些企业煤炭销售价格超出合理区间
  • 吕建明扩张尚未收效涉信披违规遭立案 通策医疗净利下滑16.9%市值蒸发894亿
  • 经济学教授张锐:欧盟清洁能源加速转型的三大逻辑支点