会员登录 - 用户注册 - 设为首页 - 加入收藏 - 网站地图 东莞南京楼市“松绑” 政策给多孩家庭大开绿灯 专家:库存小的城市放松政策要有所保留!

东莞南京楼市“松绑” 政策给多孩家庭大开绿灯 专家:库存小的城市放松政策要有所保留

时间:2025-07-08 04:38:28 来源:澹泊寡欲网 作者:时尚 阅读:929次

疫情得到控制后,松绑加上国家纾困等政策的东莞灯专的城持续叠加,楼市稳定应该没有问题,南京再加上深圳、楼市留东莞库存很小,政策还是开绿有必要做政策保留,不能因为市场短期下行全部释放利好政策,家库也应考虑到后续可能会出现新一轮上涨。存小策

每经记者 甄素静 深圳报道 每经编辑 陈梦妤 

5月14日凌晨,市放松政所保东莞市住建局、松绑金融局、东莞灯专的城税务局等8部门联合发布《关于促进房地产市场平稳健康发展的南京通知》(下称通知),分别从限售、楼市留限购、政策限贷、开绿税收等方面进行了适度宽松调整。

通知提到,二孩或三孩的居民家庭,允许其新增购买一套商品住房。而在前一日晚间,江苏省会南京也发布了支持改善型购房需求的政策,二孩及以上家庭再多一个购房名额,可买第三套房,同时享受相关银行最优惠贷款利率等支持。

史上最严政策“松绑”

2021年,东莞楼市热度持续提升,东莞住建局等多部门在一年内联合发布了两次调控加码政策。

特别是2021年8月的东建[2021]11号通知,加大了税收调节力度,将个人住房转让增值税免征年限由2年调整为5年;将商品房住宅限售期由取得不动产权证由3年延长到5年,将发布二手房指导价,引导商业银行合理发放二手住房贷款,防控个人住房信贷风险,并加大对虚高挂牌价乱象的整治力度等。

彼时这被市场评价为东莞史上最严调控。然而不足一年,处在全国楼市下行通道大背景下的东莞不得不再对政策进行微调,适度松绑。

在交易税负方面,此次通知将个人住房转让增值税征免年限由5年调整为2年;商品住房取得不动产权证满2年的可以进行交易转让,商品房限售年限相较去年“加码”前还少了一年。

通知提到,对符合国家生育政策生育二孩或三孩的居民家庭,允许其新增购买一套商品住房,其中非本市户籍居民家庭需提供购房之日前3年内在本市累计缴纳24个月以上社保或证明。

为解决“一房多证”历史遗留问题,对居民家庭持有或购买“双(多)证房”但实质作为一套住房使用的,在核验购房资格时,该“双(多)证房”视作一套商品住房。购买政府认定的绿色建筑商品住宅申请住房公积金贷款可依规上浮20%的额度。

对于房企纾困支持方面,通知规定,分期缴纳土地价款的房地产开发项目,在签订《国有建设用地使用权出让合同》并缴纳不低于50%的土地出让金后,各相关职能部门可办理建设用地规划许可证、建设工程规划许可证、建筑工程施工许可证等行政审批手续。

“有必要做政策保留”

5月14日,广东省规划院住房政策研究中心首席研究员李宇嘉在接受《每日经济新闻》记者微信采访时表示,此次东莞发布的政策力度较大且措施也较多,特别是增值税免征期从5年调回2年,可支持改善性购房需求,激活市场交易,目前沈阳、无锡等城市也在此细则上进行了调整;新房限售期调整为2年,贯彻了房住不炒大基调,严防市场短炒。

李宇嘉强调,此次政策中并未提及购房首付的变化,未来是否会发生调整以及如何调整,都市场值得关注的点,也是城市差异化重要体现。

实际上,从成交量价来看,在此次政策出台之前,4月份东莞新房二手房已基本完成触底回升。

合富研究院数据显示,4月东莞新建商品住宅供应约2341套,环比增加25%,同比持平;新房网签1633套,环比减少29%,同比减少34%。但3月特殊房源比重较高,若统一剔除,实际环比增加28%,成交筑底回升,新房全市成交均价约29458元/平方米,同比上涨19%。

二手住宅需求触底反弹,指导价出台以来月成交首破千套,房价处于历史高位。合富大数据显示,4月东莞二手住宅网签面积1335套,同比减少24%,环比大增75%;网签均价约20330元/平方米,同比上涨18%,处于近三年最高位,二手市场逐步完成筑底,量价呈现回升。

合富研究院认为,4月东莞楼市初露谷底企稳迹象,“五一”前夕东莞以“人才引进”和“疫情纾困”为主线,出台了“4·28新政”,后续效果仍有待观察,但释放政策放松的强烈信号,对于促进成交和提振信心的积极作用值得肯定。

从政策总体来看,东莞对于楼市回稳的诉求越来越强烈。李宇嘉分析,疫情得到控制后,加上国家纾困等政策的持续叠加,楼市稳定应该没有问题,再加上深圳、东莞库存很小,还是有必要做政策保留,不能因为市场短期下行全部释放利好政策,也应考虑到后续可能会出现新一轮上涨。

(责任编辑:综合)

相关内容
  • 刘强东为“德邦兄弟”缴齐五险一金 快递公司人工成本高企
  • 俄看好金砖国家发展前景
  • 唐山:严格执行国家和省通行政策,严禁出现层层加码、“一刀切”现象
  • 2021年国家账本出炉:收入为预算的102.3%,支出略有下降
  • 26个重大医药健康产业项目落地昌平
  • 上海加强中风险地区管控:区域封闭、足不出户、服务上门
  • 俄油出口现状一览:中印成最大买家 欧洲又在悄悄买?
  • 公私募机构调研节奏明显加快
推荐内容
  • 跳出保理看保理,中银协发布报告就保理业务发展提出两大建议
  • 多地出台稳投资措施,重点投向新基建和数字经济
  • 北京:一病例出现症状未及时报告,已致多例续发感染,多区报告关联感染者!一图读懂
  • 用户报告称Samsung Pay无法在非三星手机上使用,此前可用
  • 中字头股票持续飙升,中铝国际直线暴涨27%
  • 央行支持外贸新业态跨境人民币结算